這張相片經過後製,lomo的風格,在咖啡館練習拉小提琴,讓我想起在虎尾的花花,是不是也隨時隨地就能拉琴,吸引一堆女生的注意。有一技在身的人,真讓人羨慕。

 
維基百科說:
LOMO公司是俄羅斯的一家光學儀器生產商,它生產一種小型機械自動相機,受到追捧並衍生為一種對待攝影的態度。
LOMO是Leningradskoye Optiko Mechanichesckoye Obyedinenie的縮寫,意思為列寧格勒光學機械聯盟。它是俄羅斯聖彼得堡的一家高級光學器材生產商。它出品的相機也以LOMO為標記。
LOMO成立於1914年,當時是俄羅斯光學機械公司,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槍支的瞄準鏡。它的產品包括軍用、科學以及消費品光學儀器。1930年,它生產了俄羅斯第一台照相機。1993年在俄羅斯RTS股票市場公開上市。
LOMO通過了ISO 9001認證,它生產的夜視產品和望遠鏡有30%出口國外,其中德國是其產品的最大進口國。
它生產的消費型產品LOMO LC-A是一種小型的機械自動相機,僅占其產品線的很小部分,但是卻擁有眾多的追隨者。lomo代表了一種攝影體驗,隨性的,沒有任何束縛的,回歸攝影本源的影象記錄方式。


從劉建泓研究指出1982年,列寧格勒光學機械協會(Leningrad Union of Optics and Mechanics,俄文簡稱LOMO)大量製造家用間諜相機,要求人民透過相機紀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詬病。當蘇聯垮台之後,這款相機也銷聲匿跡,1991年,奧地利學生在布拉格重新發現LOMO,因為其設計從間諜概念而來,故操作方便、容易攜帶,很快引起同好注意。該同好在維也納成立「樂摸影像協會」(LOMOGRAPHIC SOCIETY),舉辦攝影展以及海外推廣,2000年,全球有超過2萬人成為LOMO族。劉建泓(2004),〈一閃即是/似/ 逝下的LOMO〉,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LOMO漸漸從攝影器材定義轉變為「攝影態度」的定義,其強調不多加思考構圖,隨性的方式加以拍攝,全然將傳統的攝影理論拋諸腦後,強調出「自我」、「隨性」、「遊戲化」的攝影態度。
LOMO從個人攝影發展到全球聚會展覽,1997年在馬德里舉辦第一次的LOMO世界大會,台灣則是在2001年成立推廣處,邀集文人雅士拍照展出引起青年注意,引起一股Do not think , just shoot ! 的風潮,2002年在台灣高雄更舉辦一場「我不思,故我在」的LOMO攝影展。
LOMO的定義已經從機器本身轉移到「攝影哲學」概念,縱使如此也難以清楚描繪出LOMO的哲學定義,一般來說就是「隨時拍」、「不經思索地拍」。
取自"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LOMO&variant=zh-tw"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李麥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